(出国留学服务分会)

理事单位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2026QS世界大学排名出炉!这些亮点藏不住啦!(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 ​
来源: | 作者:清大国际 | 发布时间: 2025-06-22 | 22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新鲜“热乎”的!不管是高校圈“顶流”的新动态,还是亚洲高校的集体奋进,都藏着超多值得说道的亮点,我们一起来看看~






(来自官网截图)
#QS2026世界大学排名亮点


1、顶尖高校的格局:稳固与突破


麻省理工学院直接“14连冠”!

常年霸榜,靠的是在工程科技方面,在学术研究方面,以及在人才培养上的硬实力,妥妥是全球高校“金字塔尖”的标杆。

帝国理工学院也稳居第2,在理工科前沿探索方面,以及跨学科协作上,都做得很出色,轻松愉快地持续输出顶尖科研成果和培养优秀人才。

斯坦福大学这次,居然回升到了第3(2025年第6升到2026年第3),而且借着硅谷那创新的buff,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以及新兴学科上,大步地跑着,重新对顶尖竞争进行了定义。

剑桥大学从第5降至第6,牛津大学从第3降至第4。


不过可别只瞧着英美!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新加坡的国立大学——这种不属于英美体系的高校“大腕儿”,向来都稳稳地处在前十的位置。苏黎世联邦理工深深扎根于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之中,在欧洲的科研范畴里,可以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领头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凭借其背后的国际化策略,营造出了缤纷多彩的学术氛围,一直在推动前沿研究,已成为亚洲面向世界的教育窗口。顶尖的舞台已经不再只是英美的地盘,多元化的竞争竟然显得更有活力!

2、


























亚洲高校集,体崛起:中国、韩国、新加坡都有牌面


亚洲高校这次直接“集体崛起”!

中国内地超45%的高校排名上升,5所冲进前百!

复旦大学的排名持续上升,一下就前进了9位,到了第30名这么高的位置。在人文社科这个领域,它一直都在深入钻研,在理工科方面和全球的学术交流当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在平稳地向前发展,“双一流”建设所付出的努力明显没白费。

中国香港地区的香港大学,一下子就升到了第11名。专心于科研成果和中西教育资源的整合,在粤港澳大湾区充当着“创新桥头堡”的角色。

韩国也不甘示弱,43所高校上榜,16所排名飙升!

首尔国立大学,这种传统名校,稳住了自身的领先地位。像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这样的新兴学科,以极为迅猛的势头快速崛起。

新加坡更绝,新加坡国立大学(第8名、南洋理工大学12名,新加坡在前15占了两个位置!)

跨领域学术集群”被前者用来培养人才,后者则凭借工程科技和数字创新占据领先地位。这种模式其实暗藏玄机,人才培养的方向居然可以通过集群来实现,技术引领的趋势也反倒因为数字而更加清晰,难道说这不正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路径吗,工程与数字的结合,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关键力量。

亚洲高校,从“单打独斗”这一状态,逐渐转变为“集群出击”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因此得以直接被拉升至满格,简直就是妥妥的教育全球化新引擎!

3、

各国特色: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各有各的“剧情”


不同国家的高校,故事超有看头!

德国近年来首次呈现出这样一种情形:“新增的学校数量,超过了减少的学校数量”。像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这类工科名校,于绿色能源方向以及智能制造方向,皆在全力奋进,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凭借它们的奉献与拼搏,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得以进一步调适,更契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展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98位,首次闯入全球前百,确实引人注目。这所高校,成为G7的新典范,实在令人意想不到。在榜单之中,米兰理工大学的展现,显然备受关注,其提升幅度,犹如一匹骏马。倘若说过去人们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一般院校,这样如今,这所大学已然依靠实力彰显了自我价值。靠设计学科,全球领跑,工程教育,跨界融合。打破那“文艺标签”,而且给欧洲老牌教育强国,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国高校玩起“传统焕新”!

谢菲尔德以及诺丁汉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院校再次进入了前百的行列,通过“科研商业化加速计划”,将实验室里的成果推向了市场,从而激发了学术价值。伦敦国王学院显著提升了9位,达到了31名,其医学与人文社科相互配合进行创新,重新塑造了英国高校“多元发展”的范例。

波士顿大学,美国这边进步最明显的高校之一,轻松愉快地蹿升了20位,从2025年108升到2026年88位,进入了前百,凭借着跨学科项目(生物AI以及学生实践,实现了弯道超车。纽约大学因为学科调整,还有国际生源的竞争,位次出现了小幅的下滑。


美国高教“百花齐放”又“内部洗牌”,热闹得很!

4、

排名新玩法:“国际学生多样性”藏着啥信号?


这次QS新把“国际学生多样性”这个指标加进来了,虽然现在对总分没有直接的影响了,但是它所包含的意义值得好好去琢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关注国际生源的数量”这个层面上了,而是需要更加注重“构建多种国籍相互融合的生态系统”了。这个指标会去评估留学生群体的国籍是不是足够丰富了,通过这个来促使院校深入地思考:吸引国际学生到底是为了“只是凑个数”呢还是真的在努力打造“文化互相借鉴、思维持续碰撞”的多元化社群呢?

对院校来讲,未来需平衡留学生的地域分布,而且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话既能让校园更加包容,在学术研究上更多元的视角。对全球教育圈而言,此指标会引导资源流向“真国际化”的院校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从“人才流动”升级为“文化智慧协同创新”,之后排名竞争多了“软实力赛道”,国际教育的玩法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5、

中国高校:亮点满满,进阶空间也不少。


中国高校此次在排名中,表现得相当争气,而且细分的各项指标,更是隐隐地暗藏着其硬实力呢!

学术声誉层面,北大12名,清华16名,凭借长久的积淀以及国际间的合作,成为了全球学术网络当中“重要的枢纽”。

在雇主声誉这一维度里,清华15名,北大17名,因为人才与产业相互契合,居然被跨国企业竞相争夺。

师资论文引用指标,31所高校冲进前百,中南大学8名,华中科技大10名,它们凭借前沿科研以及高影响力论文在学术创新方面火力全开!

但进阶之路上的确存有挑战:国际学生的占比,还有就业成果这些指标,因为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与欧美强校相较而言,仍旧存在着差距。

像西安交大、哈工大这般位于非一线城市的高校,即便在特定学科(例如工科、航天方面展现得颇为出色,不过整体的国际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次入榜(位362),这是新的突破。

未来如果能在“全球人才吸引-培养留用”这个闭环以及跨区域学术协同方面再用点力,其实全球高教格局或许会被我们改写!

#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

                                        (数据来自官网)


(数据来自QS官网)


2026QS排名里,英美传统高校地位稳固,亚洲高校迅速崛起,不管是顶尖圈的,新的竞争,还是亚洲高校的,集体奋进,又或是各国高校的,特色剧情,都藏着全球高教发展的新趋势。

咱一边看排名里的“风云变幻”,一边期待中国高校和全球伙伴们,继续在教育赛道上“卷”出更多精彩!



数据来源QS官网: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